跳至主要內容

陳茂波:財政政策因時制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隨着經濟回穩、財政措施必須作出相應調整,關鍵是如何讓政策收緊的力度符合經濟現況,讓市民、中小企及社會更容易承受有關調整。政府會仔細審度考量。   他說,下年度的財政政策將由「相當寬鬆」的擴張性取態過渡至「中間偏鬆」,既聚焦扶持弱勢,更要增強經濟動能,進一步增強市民對經濟改善的信心,同時着力管控公共開支,以維護市場對政府財政穩健的信心。   在考量不同措施時,政府會盡可能緩減對弱勢社群的影響,但對必須壓縮開支的環節,以至可能須分擔的額外稅負,也希望獲得大眾理解、體諒和支持。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2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還有不到一個月,便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的日子,相關的公眾諮詢工作仍在進行。昨天早上我出席了香港電台舉辦的「眾言堂」節目,與近百位市民就預算案交流意見,從醫療、民生到房屋;從經濟發展到公共財政,大家關心範疇廣泛,我也把握機會就部分大家關心的議題作點解說。歸納來說,市民關心的議題主要有三方面: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經濟復蘇的進程和社會民生的切身需要。   過去幾年的經濟受疫情困擾,來自各項稅款及政府收費的財政收入都有減少,三年來的防疫抗疫及支援措施涉及財政支出共6,000多億元,這兩項因素令2020至21年度出現歷來最高、多達2,000多億元財政赤字。2022至23年度赤字預計也將達1,000多億。在對抗疫情及經濟下行之際,我們堅定及果斷地採取了擴張性財政政策,透過逆周期措施增強對市民及中小企的支援,穩住了社會和市場信心。措施亦發揮了預期成效,並獲得市場及評級機構的認同。   隨着社會步入後疫情階段,防疫措施逐步解除,內地和香港逐步有序通關,今年的經濟肯定比去年好,財政策略因此亦有需要作出調整。連續幾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令財政儲備大幅下降到8,000億的水平,相當於約12個月的政府開支,遠低於三年前、相等於20多個月開支的水平。   面對經濟及市道受壓,我們在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穩住民生。然而,隨着經濟回穩、財政措施必須作出相應調整,這是負責任的做法,亦符合《基本法》第107條所提出的原則。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是香港社會和經濟穩定繁榮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香港作為細小、全開放型的經濟體,需要有充足的財政實力,才能抵禦外圍變化所帶來的風險。許多外國實例也顯示,不可持續的公共財政狀況,將影響當地經濟和金融系統的穩定,而這亦關乎到市民的穩定生活。   可以說,將近年擴張性財政政策收緊是無可避免並有必要的做法。關鍵是如何讓政策收緊的力度與經濟現況相符合,以及如何讓市民、中小企及社會更容易承受有關的調整。這些都需要仔細審度考量。   另一邊廂,儘管今年經濟將較去年改善,但仍須密切觀察疫後經濟恢復的速度與力度,特別是經濟復蘇之初,市場信心比較薄弱,如在這時候大幅收緊財政開支,可能不利於鞏固復蘇勢頭。此外,不同行業的經營環境、不同階層打工仔的收入恢復也許有滯後,市民對經濟復蘇的「體感溫度」也許存在落差。考慮到這些因素,即使面對需要縮減公共開支的巨大壓力,但亦未必適宜一刀切取消所有紓緩措施。   因此,下年度的財政政策將由「相當寬鬆」的擴張性取態,過渡至「中間偏鬆」。我們既要聚焦扶持弱勢、更要增強經濟動能,進一步增強市民對經濟改善的信心,但同時也要着力管控公共開支,以維護市場對政府財政穩健的信心。   不過,純粹減少開支,無助於增加未來的收入,我們必須兩個目標一併全力全速推進,務求在維持財政可持續性的同時,造就經濟蓬勃發展,且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發展是硬道理,經濟發展得好,我們才有財力回應各項社會民生的訴求。   我們的策略是「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更好結合,從過去幾年大力投資創科,到現在吸引企業、招攬人才等舉措,也是希望增強經濟動力,讓創科應用協助傳統產業升級轉型、讓創新科技推動新興產業茁壯成長。對於站在新發展階段的香港,這是我們的經濟能否保持優勢與活力的關鍵所在,也是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鑰匙。   讓經濟更蓬勃多元的發展、產業更豐富,經濟結構不至於過分集中,從而造就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這關乎到經濟、亦關乎到民生。這是財政預算案的另一條主要思路。   編製這份預算案的最大挑戰,是面對龐大財赤,「節流是必須、開源更重要」。在這情況下,一些推出已有多年的紓緩措施可能需要調整。在考量不同措施時,我們會盡可能緩減對弱勢社群的影響,但對於必須壓縮開支的環節,以至可能須分擔的額外稅負,也希望獲得大家的理解、體諒和支持。   展望未來,隨着經濟全面復蘇和重拾動能,公共財政狀況希望能有所改善。我們必須將經濟發展得更好更強,「將蛋糕做大、也把蛋糕分好」。我們要鞏固這階段各行業的復蘇,也要增強未來的經濟增長動力。香港在新發展階段,正迎來新機遇、新潛力、新優勢。我們將主動出擊,加強對外宣傳香港的新定位、新發展。施政報告提出要說好香港故事,由我領導的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上周正式成立,成員包括相關的政府官員、各行業的傑出人士,也包括眾多「香港隊」夥伴機構,大家將合力建構推廣策略,並透過直接溝通和公關推廣,讓本地、海外和內地的朋友對香港的優勢與機遇有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入的認知與更充分的認同,讓香港未來的發展能展翅騰飛、兔躍新程,邁進新階段、躍上新台階。
http://dlvr.it/ShcDVy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恒生銀行達成全新合作協議 加速香港創新發展

(香港,2022年6月22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與恒生銀行(恒生)宣布延續及提升雙方合作,在未來三年攜手推動香港的商業創新和數碼發展,推出一系列全新合作項目包括建立全港首個「未來分行體驗館」、支援創新企業進軍大灣區的計劃,以及其他培育和投資活動 過去三年,恒生與科技園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系列創新的數碼銀行方案,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雙方建基於已有的成功基礎,繼續發揮「以客為本」的精神,進一步精簡銀行流程,並加強對創新企業的培育。 雙方迄今其中一個標誌性項目是於2020年投入服務、位於馬鞍山的恒生新港城中心分行內的大型數碼互動幕牆。該幕牆由恒生與科技園園區公司 IOIO Creative 合作開發,提供多元化的即時市場和金融資訊。客戶只需掃瞄幕牆上的二維碼,相關資訊便能即時顯示於手提電話上。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我們與恒生銀行歷時三年的策略合作即將踏入全新階段,以達致更多創新成果,並為客戶、企業以至整個銀行業帶來更積極的影響。雙方推出的一系列創新項目將重新定義香港及大灣區銀行服務的未來,並帶動初創及銀行業共同開啟金融服務的新時代。」 恒生銀行策略及企業發展總監兼行政總裁辦公室主任李文龍表示:「恒生在過去三年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的策略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我們期待推廣雙方的合作至大灣區,並在具潛力的領域加深彼此合作。我們的策略合作結合了各自優勢,不僅有助恒生推動創新策略,亦能惠及香港和內地的所有持份者,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樞紐的領導地位。」 恒生銀行分行網絡業務主管袁妙齡表示:「恒生致力推動和應用創新的方案,為客戶提供更無縫的銀行服務,而恒生新港城中心分行所設的大型數碼互動幕牆,便展現了我們與香港科技園公司一起朝此目標邁步的成果。我們期待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加強合作,以開拓和推出更多創新智能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線上線下銀行服務及分行效率,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服務體驗。」 作為全新合作項目之一的「未來分行體驗館」將為技術測試及分行服務提供真實的商業試驗場景,以促進開發以客為本的數碼創新方案。該體驗館將匯聚技術和行業合作夥伴,共同創建更多銀行服務方案,為客戶提供無縫的線上線下服務體驗。其他合作項目包括恒生為有意進軍大灣區的科學園園區公司提供一系列針對性的銀行及金融支援服務。 另外,在多間頂尖企業及初創當中,恒生是科技園公司旗下九龍塘創新中心內Fin

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今日出席深水埗各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暨深水埗節2022啟動禮。他致辭時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希望,期望新一屆政府官員和市民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黃偉綸也提到習近平的四個必須,強調應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他又說,政府需要每位市民一起共同奮鬥;香港充滿機遇,在未來25年,香港的前程會十分美好。   他感謝席上多名立法會議員,表示深水埗近年的巿區重建計劃均是通過與地區的緊密聯繫,才能適時推行貼近民生的施政,期望政府能在深水埗貫徹落實一切可惠民的政策。 http://dlvr.it/STJf8l

富利牌環保炒爐 裕寶工程

富利牌主力提供燃氣商用廚具設備系列。本系列的產品全為不銹鋼製造,並以貨種齊全及品質優良而聞名於國內外。 環保炒爐系列產品環保節能及產生低分貝噪音。它採用內向火預混爐頭(自主專利)設計,使得燃氣及空氣在最佳燃燒比率下均勻混合,提高熱效率,技術的突破創造出三贏局面: 裕寶工程優勢 : - 一站式提供設計、銷售及工程服務。 - 貼心訂造服務 滿足你獨一無二的需要 - 龐大客戶服務團隊 提供完善售後服務 用心研發專業爐具 助你開創商機 ! 資料來源 : https://yuepo.com.hk/ft/ProductList.aspx?TypeId=1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