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揚長補短 提升香港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有賴國家的支持和自身獨特優勢。對於外界比較本港和新加坡的金融業發展,他指出,無論是金融服務市場的經濟貢獻、港股市值、債券發行量,本港均高於新加坡,無須妄自菲薄,但也要了解自身不足,補足短板。他又指,香港的未來機遇大於挑戰,只須針對性地制定有效對策,便能進一步提升本港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過去幾十年,香港在激烈的區域和國際競爭中,有賴國家的堅實支持,得益於國家的高速發展,加上憑藉自身獨特的優勢,發展為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在不少國際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其中,由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自2007年起進行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大部份時間位列全球第三,但是在上月出爐的最新報告中則下跌了一級至第四位,引起廣泛討論。   細看當中內容,香港總得分實際上增加了十分,比首兩位的紐約和倫敦得分升幅為多,但疫情限制了本港對外往還,也許影響了很多金融從業員對香港的總體印象,拖累了相關評分及整體排名。儘管如此,報告反映香港在銀行、保險、專業服務及貿易等環節仍然擁有相當優勢。   事實上,在今次最新公布的排名中,第三至第十位的城市每位之間其實只相差一分,足見差距之窄、競爭之激烈。與此同時,首兩位的紐約和倫敦也由以往大幅領先其他對手,到近年相關領先幅度正逐步收窄,可見其他金融中心都不斷進步,國際競爭甚為激烈。而這項指數每年發布兩次,某次得分與排名的上上落落,或更多是受一些短期因素影響。故此,更為關鍵的是:我們要清晰認知自身擁有什麼優勢、存在什麼不足,才能透過策略部署及高效執行,做好制度、政策和宣傳推廣方面所需要的工作以鞏固優勢、補足短板,不斷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若我們全面審視客觀環境和因素,便會明白香港實在是充滿機遇、前景亮麗。跟其他國際金融中心比較,香港最大、最核心的優勢,在於我們是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並具有難以複製、難以取代的「一國兩制」下超級聯繫人角色,這也是我們籌劃香港長遠發展的根本起點。與此同時,香港的金融市場現時多項環節仍然表現突出、比較優勢明顯,加上新一屆政府正採取更積極、更主動出擊的發展模式,將為我們創造新的發展優勢和空間。   香港金融市場的現況   很多朋友都關心香港和新加坡之間金融業如何比較,但坊間在討論時卻較多依賴一些模糊的印象。以下的一些客觀數據,闡述本港金融市場的現況和發展,相信有助較準對現況的理解。   香港的金融服務市場有着顯著的規模優勢,其經濟貢獻在2020年達760億美元,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3%,規模是新加坡的1.5倍(約490億美元)。   以去年數字計,港股市值超過42萬億、合共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分別比新加坡高出七倍及兩倍七;港股去年全年總成交額為41萬億港元,為歷年新高,與新加坡僅1.9萬億港元相比,高出超過20倍。來自內地與國際的資金與企業的匯聚、互聯互通的優勢,讓香港的證券市場規模更深更闊、交投更為活躍,較區內其他證券市場優勝。   在外匯方面,服務於多幣種東盟地區的新加坡較具先天的優勢。但香港也有很強的基礎,是全球主要美元交易中心之一及境外人民幣最大樞紐。至去年底,香港的人民幣總存款額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佔全球離岸人民幣存款約60%,全球的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有75%在港進行。   香港是亞洲領先的債券樞紐,以發行量計,是亞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債券市場,僅次於內地和韓國。憑着具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和專業服務生態系統,本港亦成為亞洲區內最具規模安排國際債券及內地離岸債券發行的中心,佔區內發行額34%,規模比新加坡多六倍。   綠色金融近年在香港迅速起飛,這市場亦正不斷壯大且向豐富多元的方向發展。去年綠色及可持續國際債券發行額便有313億美元,佔亞洲市場三分之一,安排發行量亦居亞洲首位;而綠色及可持續債券及貸款融資總額較2020年增加四倍,達到566億美元,為亞洲之冠。至於由特區政府發行的綠債累計總值接近100億美元,計價貨幣包括了港元、人民幣、美元和歐元;部分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的綠債年期長達20至30年,是當時亞洲區最長年期的同類型政府發行綠債。在港發行綠債的還包括深圳市政府,是首次有內地地方政府在港發行綠債,突顯了香港在引領國際資金助力內地綠色轉型的角色越趨重要。   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市場在區內也佔有領導地位,截至去年底在港管理的資產達到4.5萬億美元,當中三分之二是境外資金。香港也是亞洲區內最大的對沖基金中心和第二大的私募基金中心(僅次於内地)。現時在港的私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1,800億美元,比新加坡高四倍。此外,去年本港銀行業的資產總額超過26萬億港元,創多年來的新高。   這些數字的鋪陳,讓我們在討論如何補短板的同時,也能客觀地掌握香港實存的優勢。香港一直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無須妄自菲薄,也不用迴避不足,只須實事求是、針對性地制定有效對策,進一步提升本港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有着先行者及已發展市場量與質的優勢,展望未來發展有着龐大機遇,但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見大變局的加速演變,亦帶來挑戰。   挑戰   1. 環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增大。海外主要市場央行為遏抑通脹而同步大幅急速加息,令營商及借貸成本不斷增加,遏抑投資及消費意欲,加上地緣政局越趨緊張,種種負面影響的疊加效應或令環球經濟或再度陷入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警告,在下周發布新一份報告中會將2023年的全球增長預測從先前的2.9%再度下調;世界銀行早前亦指出,估計明年環球經濟僅能增長0.5%,反映出日益惡化的經濟前景。另一方面,市場風險胃納下降及息差因素令資金隨時迅速轉向,或導致新一輪環球金融市場的波動。   2. 市場競爭變得更尖銳激烈。環球經濟吹逆風,企業之爭、市場之間的競爭無可避免會變得更激烈、更尖銳。不同經濟體也許會更大力度的搶企業、搶人才,務求保持自身的經濟及產業發展動力。   3. 逆全球化帶來的變數。昔日全球化發展令各地市場趨向一體化。不過,當民粹主義興起、保護主義抬頭,加上地緣政治持續角力,全球一體化已逐漸逆轉並演變為兩大體系。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也面對着新的意識形態挑戰,必須做好全面的應對準備。   機遇   1. 國家的堅實支持。國家的經濟總體向好,這個中長期趨勢並沒有改變。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平均年增速超過9%,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總量超過18%。國家的穩定繁榮發展就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最堅實後盾。   2. 發展中的亞洲。全球經濟重心西向東移,亞洲佔世界經濟總量比重已超過40%,預期區內經濟將繼續錄得較快增長,未來的比重將會進一步增加。而亞洲新興及發展中的30個國家,其經濟總量亦由2012年佔世界總量的17%躍升至今年的26%。以東盟十國而言,過去多年經濟增長非常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預計到2030年或之前,會成為第四大經濟體。可以想像,未來的亞洲在世界經濟舞台將會更舉足輕重,香港與區內國家關係密切,正站在歷史發展有利的一方。   3. 「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一國兩制」是我國治理體系的制度優勢,也讓香港有着獨特地位和優勢。「一國」之內,香港有着國家的堅實支持,也受惠於可直接全面參與內地龐大市場發展的位置;「兩制」之利,讓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保留普通法系統和司法獨立,維持高度自由開放,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成為國家連接世界獨特的橋樑、窗口和平台。《基本法》保障香港資金自由進出,也保障了港元的法定地位。透明、穩定、高效的聯繫匯率機制,是香港貨幣和金融穩定的支柱。這些優勢也讓本港的經濟發展持續受惠,就以創新科技為例,「一國兩制」的優勢讓我們可與大灣區內的兄弟城市更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強強聯手,結合內地的科研、高端製造業和市場力量,讓香港的科研能跑得更快更遠。   香港的未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事實上,我在今年2月財政預算案宣布籌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當時香港還處於第五波疫情高峰,但外間的反應非常正面積極,籌辦期間不斷有一些未收到邀請的國際金融機構亦主動向我們查詢。這是自新冠疫情爆發近三年以來,香港首場甚具規模的高規格實體金融會議,雲集全球逾100家重量級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肯定是亞洲區今年最受矚目的財金盛事之一。   投資峰會還有不到一個月便正式舉行。相關籌辦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由於不少與會者向我們反映峰會會議僅得一天,有點意猶未盡,也有不少未能出席峰會的朋友希望有機會參與此項盛事。有見及此,金管局將連同金融學院於峰會翌日(即11月3日)增辦一場國際投資對話研討會,題目為《投資於風雲變幻時》。研討會邀請了多位重量級人物,他們來自不同類型的環球資產管理機構,包括傳統長倉基金、老牌私募基金、基建融資專家、大型對沖基金等。他們將分享在現時風雲變幻的宏觀環境下如何應對挑戰及抓住機遇,相信他們的實戰經驗及獨特觀點,能為與會者帶來更全面、更多角度的視野,審視當前的投資形勢。這場研討會除了邀請學院會員及嘉賓出席外,也會向公眾現場直播,讓更多金融業界同仁及市民可以參與其中。   本屆政府自上任以來,本着科學和實證為本、精準防控的原則,務求以最小的代價,最大程度推動經濟復常與對外往還,穩步帶領香港走出疫情下的逆境。隨着疫情持續緩和,防疫策略亦相應調整,抵港人士的隔離及檢疫安排放寬至「0+3」,為整個社會的復常邁出重要的一大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大減低了跨境出行的不便,有助恢復國際社會對香港作為對外開放、資金和人員高效流動的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我們亦逐步恢復海外出訪活動,希望盡快加強宣傳香港的發展機遇與潛力,說好香港故事。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商貿中心,對很多資本家及企業高管而言,是充滿機遇的市場,同時也是活力之城、美食之都,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的菜色,應有盡有。香港更是文化之都,擁有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戲曲中心等等,還有郊野公園的自然美景,多姿多彩的生活與文化選擇,讓這裏的城市生活充滿動感、文化氣息與內涵。隨着我們逐步邁向復常,香港機會處處、充滿活力、生活豐富的特質,將會繼續吸引世界各地的頂尖金融、其他領域的人才和企業落戶這裏,擁抱機遇。
http://dlvr.it/SZmL58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富利牌環保炒爐 裕寶工程

富利牌主力提供燃氣商用廚具設備系列。本系列的產品全為不銹鋼製造,並以貨種齊全及品質優良而聞名於國內外。 環保炒爐系列產品環保節能及產生低分貝噪音。它採用內向火預混爐頭(自主專利)設計,使得燃氣及空氣在最佳燃燒比率下均勻混合,提高熱效率,技術的突破創造出三贏局面: 裕寶工程優勢 : - 一站式提供設計、銷售及工程服務。 - 貼心訂造服務 滿足你獨一無二的需要 - 龐大客戶服務團隊 提供完善售後服務 用心研發專業爐具 助你開創商機 ! 資料來源 : https://yuepo.com.hk/ft/ProductList.aspx?TypeId=10976

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今日出席深水埗各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暨深水埗節2022啟動禮。他致辭時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希望,期望新一屆政府官員和市民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黃偉綸也提到習近平的四個必須,強調應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他又說,政府需要每位市民一起共同奮鬥;香港充滿機遇,在未來25年,香港的前程會十分美好。   他感謝席上多名立法會議員,表示深水埗近年的巿區重建計劃均是通過與地區的緊密聯繫,才能適時推行貼近民生的施政,期望政府能在深水埗貫徹落實一切可惠民的政策。 http://dlvr.it/STJf8l

香港科技園公司企業加速計劃的初創企業總估值錄得250%增長

(香港,2022年10月21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舉辦企業加速計劃演示日(演示日),與初創企業一同分享歷年來最佳的創科成果。在2021至2022財政年度,參與企業加速計劃的初創企業總估值不但躍升250%,企業累計所籌集的資金更增加一倍。思謀科技是其中一間參與計劃的初創企業,精於研發為製造業而設的人工智能科技,更躋身獨角獸企業行列。自2015年起企業加速計劃已成功協助入選的初創融資超過四億美元,足以印證計劃的成功,以及參與企業的質素及發展潛力。 科技園公司會挑選成熟、高潛力的初創和中小企加入計劃,協助他們提升構思、商業化和業務擴展的能力。透過來自超過20個不同行業的 70多間領先企業夥伴及110位導師所組成的生態圈,過往参與的初創企業成功拓展其業務至全球20多個市場,當中包括中國內地、美國、英國、澳洲以及東南亞等地。 香港科技園公司創科培育計劃及企業加速計劃總監王瑩表示:「香港科技園企業加速計劃成果演示日2022展現香港擁有一群傑出的初創企業,印證本地創科生態圈正不斷壯大。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及基礎設施,至今我們的夥伴企業數目已增長逾40%,有超過1,100 間來自 20 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初創及科技企業落戶園區。另外,多元化的初創企業正好體現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以及引領創科企業拓展大灣區和全球業務的重要的地位。」 科技園公司舉辦演示日,讓共21間初創企業在活動上分享最新的發展,當中涵蓋深科技、電子商務、企業解決方案、醫療健康、物流和房地產科技領域的創新理念及方案。 王瑩續補充:「我們的企業加速計劃匯聚來自全球各地的傑出初創企業,在全面的培育過程中提供資金、商業合作以及培育等方面的支持,以協助創業家在全球取得成功。」 思謀科技作為其中一間參與計劃的初創企業,一直專注發展電腦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其創辦人兼主席賈佳亞教授表示:「在科技園公司企業加速計劃的支援下,思謀科技能進一步在香港建立自己的品牌,並通過在日本和新加坡設立業務據點,擴展我們的國際業務版圖。我們正與300多間合作夥伴組成生態圈,透過推動本地產業的智慧升級和轉型,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並重新定義製造工業。」 思謀科技自成立以來,在短短三年間已成為香港最引人注目、發展最快的獨角獸公司之一。 FreightAmigo有限公司(FreightAmigo)亦有參與企業加速計劃,是於亞洲